第三百四十五章 乱事余波-《凉州辞》


    第(2/3)页

    张骏闻言却是苦笑了一番:“陈折冲,莫说是你,便是孤,目睹这些高门肆意妄为,屡屡掣肘于孤,孤也平生想将其尽收斩之心。然武公当初定策如此,国事,孤还得多多仰仗他们。而且这些人,一个个都基本与昭公、成公一般年岁。孤便有时候实在气不过,想要戟指这些老家伙大骂一通,然而看着那一把把花白胡子,也都是忍了回去。”

    张骏感慨了半天,而后又在几案后跪坐下来,叹道:“如今各处守备,尚可全然仰赖李柏、李定东、张阆等镇将。而我等与虏贼大大小小打了十数年,却也正是佐证,如今州中堪为将者,也不过就是这些边塞镇将。但若要集兵进取,征讨何方,却是万万绕不过那些士族高门。”

    陈珍垂头不语,张骏的这通感慨,也可谓是充满苦涩。虽然明面上看起来,他是凉州的州刺史,是西平公,是整个州的统治者。然而往往只有亲近的,左右随行的人,才知道这个一州之地的统治者,做的有多么憋屈。

    “既是如此,使君当如何回复定东?”陈珍念及数百里外,还有那个焦头烂额一边收拾烂摊子一边等待回复的小小长史,不由得又平生一股恻隐之心。

    张骏想了想,随即便拿起几案上的毛笔,平铺开一张白纸,龙飞凤舞地在那纸上书写起回复来。陈珍侍立一旁,看着张骏写下一大通勉励宽慰的客套话,批示此番乱事不予追究,而后写下大大的“许便宜行事”之语。

    张骏取过信封,又让陈珍拿来火漆,细心地将信封好,转交给陈珍,让其遣麾下骑卒快马送出。陈珍转身正待行出,张骏却忽然喊住了他。

    “陈折冲,请稍候片刻。我再与谢主簿去一信,稍候你且令骑卒一同送往。”

    ************

    自那日爆发动乱之后,令居县便增设了在内外城中巡逻的兵力。战锋营、王诚所部健锐营、射声营轮番接管外城防务。而雷融所部由氐羌武士组成的健锐营,则被分置外城四营之中,严密监管了起来。

    与此同时,辛彦亦是配合李延炤的工作,开始统计投军的氐羌士卒各家情况。对于家中有人参与暴乱的士卒,则甄选出来分别看押。雷融在暴乱之后,入城的第一时间便被“请”入内城大营,在新任别部司马刘信所居之处禁足。这雷融也是个暴脾气,听到这一系列针对他及他麾下士卒的处理决定之后,当即便翻脸打伤两名战锋营士卒,随即被众人上前按倒。而这一举动,则直接将他送到李延炤所居屋后的单独禁闭室中去了。

    鉴于雷融有伤人的前车之鉴,李延炤又增派了一什战锋营锐卒看管他一人。虽然查来查去,李延炤得知雷融并无任何参与此事的迹象,然而对于如此激动的雷融,李延炤最终决定还是让他冷静一下,随后自己再前去找他谈话比较好。

    自然,这一系列处置的最直接结果,便是令投效的氐羌士卒人心惶惶,人人自危。然而先期自别处购置的粮食与牛羊抵达之后,李延炤便将之分出不少的一部分,给了那些未参与乱事的氐羌士卒家属。当今之计,也唯有暂时用这些来羁縻些许浮动的人心了。

    此事后续除却在令居县中引出一串轩然大波之外,于其余郡县的影响也可谓不小。位于洮水流域的西平、晋兴以及枹罕等地,皆已开始监视属地氐羌、鲜卑等异族部落的动向。而对于陇西相继逃去的氐羌小部落,也开始怀着防备的态度对待。

    而令居这场规模并不算大的民乱,导致的最直接的结局便是本来言之凿凿今春举兵征讨陇西的军事行动,被无限延期。刺史府属臣的朝议之上,各家代言人使出浑身解数,意图让张使君再度同意兵进陇西,却都是徒劳白费。

    张骏在朝议之后,将各家话筒留下,他望着一干神色各异的士族高门的传声筒,不由得平生一种怒气。而他强自将怒气压下,继续与这帮人就征讨陇西之事开展了一通探讨。

    “明公本欲今春征讨陇西,缘何半途而废?可是有奸佞在明公面前妄进谗言?”镇军将军阴鉴率先发难,单刀直入地问道。

    “阴镇军,此番之所以罢兵,并非谗言之故。孤倒想问问镇军,征讨陇西,需募兵几何?行军作战之期多久,又需募发粮草多少?准备骡马大车押运粮草,又需多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