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任重道远-《凉州辞》
第(2/3)页
营中窝棚毫无规律地散乱安置着,按照乡里宗族的不同自然形成一片片聚集区。窝棚区与窝棚区之间横亘着数条污水构成的小溪。这些溪流逐渐流淌汇聚到一起,而后自向着当初立营妥当后,便由军卒们挖掘的营边沟渠流去。
李延炤迈步跨过一条散发着阵阵臭味的小溪,不由得深深皱了皱眉。他行至营地中部及北侧主要是各氐羌部落聚居的区域。行走间望着那些部落民警惕中不乏敌意的目光,不由得暗自苦笑一番。
“听闻诸位前来我县中就食,却不愿交出刀剑。我便前来与诸位说道说道。”李延炤抬头环视面前这帮氐羌部落民,声音洪亮道。
“诸位在陇西没有活路,因而前来凉州,前来令居,所求不过活路而已。如今我县明府大为慈悲,拿出县府中所存不多的粮食赈济诸位。如此已是给了诸位活路。稍后我与明府势必一同努力,再为诸君寻得更为宽广的活路。”
氐羌部落首领,即便是那些小部落,也多半与汉人不少打交道。因此语言障碍倒是基本不存在。李延炤所言,字字皆听在那些部落头人首领耳中,人人皆沉默着,等候着下文。
“既是求活,便须入乡随俗!”李延炤的话语无形之中便加重了几分:“我县中只有两种人,一种,为不拿刀剑的县民!而另一种,则是手持刀剑,编入兵籍的县兵!”
“诸位若要执意持有刀剑武器,炤便唯有将诸位编至军中。如此,还望诸位能够体谅!若诸位不愿从军,便请交出手中刀剑。我部士卒久历沙场,年中大小数战,斩级逾万,堪称劲旅。已足能护卫乡土,保境安民。故而无需诸位腰悬刀剑,横行乡里……”
李延炤一番话讲完,场中陆续聚集起来的氐羌部落民却都是有些犹疑。他们此番受尽刘赵盘剥,而后逃难前来陇西,抛弃田土且不说,部落中畜养的那些牛羊马匹,也几乎尽被搜刮走。可以说如今除去他们手中刀剑,可谓是一无所有。
逃难来到此地,不得不说其中一些部落民是抱定着寻不得生活物资便抢的心态。在诸人皆一无所有的状态下,似乎也只有手中刀剑能让他们感到一丝安全。然而眼下这位凉州军武官,居然想要收缴他们手中武器!许多人已存心不善,甚至于生出要结果李延炤的心思。然而他身旁那些披甲拿刀,浑身杀气的护卫,一眼望上去便知是百战之余,皆非善茬。
在这些战锋营士卒的威势所迫之下,那些部落民才逐渐打消了他们自己那些不切实际的念头,转而又在想着如何才能捏牢手中刀剑。毕竟紧握刀剑,才能有所凭借和倚仗。
见那些部落民仍在犹疑,李延炤心中倒也清楚他们没有那么容易交出手中武器。在这短暂的沉默与僵持之中,他脑中也在飞速转动着,思虑着如何解决当下这尴尬局面。这等局面稍有处理不妥,随之而来便是无穷的后患。倘若李延炤在此做出哪怕一点点让步,都会给这些部落民一种错觉,今后要再立什么规矩,怕是就难了。
而若一点也不让步,表现得太过强硬的话,即使当下那些部落民不采取针锋相对的方式来进行反抗,日后也难说心怀怨恨的他们将会做出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来宣泄。李延炤紧张地思考着,想着一种折中的办法来化解眼下这情势。既让这些部落民能够心甘情愿地交出手中刀剑,又给足两方台阶下,不至于出现严重的对立和冲突。
时间在两方沉默的对峙中渐渐逝去,李延炤望向周围窝棚中的氐羌部落民,长期的农耕与放牧相结合的生活方式造就了他们结实的体魄,也不知是缺少衣物,还是身体倍儿棒不需要保暖,李延炤只见这些部落民不少都是解开了身上皮衣的前襟,任自己结实的胸膛暴露在初冬略显凛冽的寒风中。
李延炤望望眼前的部落民,又望望身侧的战锋营锐卒,一个念头忽然便在脑海中成型。既然那么多部落民不愿放下刀剑,那么以优厚条件恩养其家,将他们吸纳入军中,未尝不是一种好的解决方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