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策论-《从知否开始当文圣》


    第(3/3)页

    盛长权自觉这篇策论写的极好,不仅表述新颖论点,还文笔温润,肯定了本朝方略,完全没有年轻人的自傲峥嵘,可以说是展现出自己超越年龄的深沉智慧与磅礴格局!

    盛长权暗自得意,不过,策论耗费心神,待停笔时,日头已过中天,强烈的饥饿感袭来。

    盛长权搁下笔,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腕子,他从考篮底层取出一个小巧的铜吊子、几块用油纸包好的黑炭、火石火镰。

    这是每个考生必备的——考场只提供冷水,热食热水需自理。

    他小心地将铜吊子架在号舍角落特设的小小泥炉上,用火石引燃黑炭。

    炭火噼啪作响,映亮了他沉静的脸,待水微沸,他从考篮里拿出家中精心准备的干粮:几个用精面混着粗粮蒸得硬实耐放的饼子,一小罐用香油炒制的咸香酱菜,还有一小包撕成细条的熏肉脯。

    他掰碎一个蒸饼投入滚水中,待饼块吸饱热水变得绵软,再舀入粗陶碗中,撒上肉脯丝,就着酱菜,一口一口,安静而斯文地吃了起来。

    动作间带着一种在逼仄困境中维持体面的坚韧,铜吊子里的水有限,需省着用,他吃完后只小口啜饮了半碗热水解渴。

    斜对面的“甲字黄号”里,袁善见也在用饭。

    他的食物同样简单,但盛长权注意到,他用来盛水的是一只莹润光洁的白玉小盅,显然非考场规制之物,能带进来,足见其身份特殊或打点得当。

    袁善见吃得极慢,细嚼慢咽,姿态从容,仿佛身处静室书斋而非这污浊牢笼,偶尔抬首,目光沉静无波,与盛长权视线在空中短暂交汇,彼此微微颔首致意,随即各自沉浸于自己的世界。

    高手之间,一切尽在不言中。

    反观不远处“丙字洪号”里的“卧龙”董文昌,则不时传来压抑的抱怨和杯盘磕碰声。

    他嫌弃蒸饼粗粝刮嗓子,带来的精致点心又被衙役糟蹋得不成样子,只能勉强啃几口,食不下咽,笨手笨脚生火烧水时还被烟呛得连声咳嗽,心情愈发暴躁,捶打桌板的声音引得巡场衙役厉声呵斥。

    一时间,倒是也闹出不少动静来。

    周末出差了。。。

      


    第(3/3)页